解读禽类食品安全的疑虑 -新二皇冠手机版登录网址

新二皇冠手机版登录网址
解读禽类食品安全的疑虑
2013-08-23 10:49:31      来源:
 “饲料养殖,40多天就能出笼的肉鸡既不安全也没有营养,散养鸡肯定要比饲养鸡安全吧......”,这些疑虑,到底真相如何?最近一些专家对这些疑虑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42天出笼的速生鸡不是激素催熟
   “消费者对工业化养殖禽类确实存在误区,尤其对于‘速生鸡’以及家禽使用饲料喂养误解很深。”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研究员和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华贵研究员如是说。这两位专家都是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该体系集中了该领域里的22位岗位科学家和20家综合试验站。
很多消费者都关心畜禽是饲料喂出来的还是吃粮食的,这个问题在专业人士看来很奇怪,刘华贵说:“饲料也是有粮食配制的,只要原料是玉米和豆粕,另外还会针对畜禽的营养需求使用多种动物营养添加剂,还有补钙补磷的,饲料中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以保证动物营养全面、生长健康、抗病力强。打个比方,饲料之于畜禽,就想配方奶粉之于婴儿。”
“速生鸡”这个词则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快大型白羽肉鸡的片面认知。对肉鸡养殖没有基本认知的人感觉42天就能出笼“太快了”,想当然地分析认为“是靠药物和激素催熟达到的”。刘华贵指出,这是现代育种技术进步的结果,与药物、激素无关,“快大型白羽肉鸡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快速生长的品种,吃得多、长得快,就像现在的玉米、水稻新品种,产量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其次,现在饲料喂的都是全价配合饲料,营养丰富,而且鸡舍环境洁净、无疾病,不冷也不热,是的白羽肉鸡能快速成长,健康也走上餐桌。“事实上,目前38天出笼的都是正常的”。
二、散养鸡通常比工业化养殖鸡风味好
除了安全性,消费者对于工业化养殖肉鸡的质疑也包括其营养价值及口味,人们认为,较之散养的鸡,“速生鸡”既没营养又不好吃。
“人们常抱怨说现在的鸡肉不如小时候那么香,”刘华贵说:“确实是这样的。通过测定发现,工业化养殖肉鸡的风味物质累积较少,风味不及散养鸡;另外,二者在蛋白质等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上没有差异,但在游离氨基酸等成分方面有差别。”
这种差异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营养咨询专家刘纳进一步解释说,肉质的营养成分跟动物的品种及其吃的食物有关。动物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其能主动寻找身体需要的食物,这种觅食的主动性使散养鸡的营养摄入比较均衡。另外,散养鸡拥有更多的空气、阳光以及空间,使得肉质更佳,也更符合动物福利的标准。
不过,关于“营养价值是工业化养殖肉鸡的品质的短板之一”还存在争议,张宏福说,去年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则综述研究称,与常规食品相比,有机方式生产的食品不会更健康或更有营养。
三、散养鸡生长方式不一定更安全
农家散养的鸡就在房前屋后随意溜达,自己找虫子吃,至少养一年才能长成、宰杀,这样自然生长的鸡肯定安全,这是中国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土鸡情结”。但是,让鸡的养殖回归到原始的散养或者说是放养阶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禽类食品安全问题。
   散养并不能与安全划等号。张宏福指出,动物不是生长在真空中,它们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散养还是工业集约化饲养的肉鸡,都有污染源。对于散养来说,如果鸡的整个生长过程无从知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将更多。比如,散养鸡是随意采食的,鸡在垃圾堆里刨食的场景不难想见吧;即便没有垃圾堆这类显而易见的污染源,还有土壤中的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以及重金属等肉眼看不见的污染源,举例来说,散养鸡就很容易携带沙门氏菌。所以,如果散养鸡没有统一的防疫,也没有是否使用药物等管理监测,则禽肉是否带病或是否存在药残等安全隐患都是不可知的。
四、禽类安全消费不能指望有机鸡解决
当然,通过生态养殖,可以控制上述散养中的安全隐患,就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天山鸡”那样,养殖环境为林地和宜林荒山,严格按照欧盟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实行“九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种蛋、统一孵化、统一育雏、统一划分养殖场地、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统一屠宰、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但是,这样的生态放养门槛太高,广阔的土地和安全的环境必不可少,东部沿海城市肯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北京这些大都市就更不可能了。此外,还要考虑放养对于环境的影响,必须控制养殖的密度,数量超载的话,鸡群会对植被和土壤产生灾害性的后果。
有机农业无疑更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但有机鸡所要求的开放饲养方式注定有机鸡只能是“小众”产品。而食品安全并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安全,还包括另一层面的概念——数量安全。对外经贸大学夏友富教授指出,有机鸡不能代表主流,充足、稳定、安全的禽类食品供应还是要依赖规模化养殖。
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表示,要得到充足的禽类优质蛋白质,没有规模化养殖是不可能实现的,消费者也应该有这样的理性判断。
真正意义上的“土鸡”、“柴鸡”量产很少,如上所分析,即使有也不能确保一定更安全;而对散养鸡有心理需求的消费者较多,市场上也就不乏采用“土鸡”、“柴鸡”概念的仿冒产品。
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任秘书长杨竖昆也认同,全部回到放养阶段已然不可能,工业化养殖过程有标准可依,完全可以做到让人消费得放心,问题是如何监管好。
中国农科院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规划专家黄德林说,保证禽类食品安全不仅不能倒退回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还要努力跨入现代化、规模化、适度集约化的阶段,到那时禽肉食品的安全才能更放心。
专家们对于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寄予期望——给每一只鸡都打上编号,从哪里来,谁饲喂的,都可以追根溯源,让违法违规行为难以遁形,是禽肉食品安全消费的有力保障。
五、工业化养殖鸡有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至于目前肉鸡工业化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位专家并不讳言——确实存在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1950年美国fda首次批准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抗生素自此全方位推广应用于畜牧生产。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投放任何种类的抗生素,其后很多国家纷纷跟进。不过,目前美国和中国都还没有禁止。我国对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品类和剂量均有严格的规定,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但生产实践中可能存在滥用的问题。
 
上一篇: 简析猪场稳定生产的因素
下一篇:解读禽类食品安全的疑虑 高产母猪的七阶段营养与饲养程序 `
网站地图